6月在NOW TV自選頻道節目表上,發現HBO製作的Kurt Cobain紀錄片《Montage of Heck》上架,我立即打開來看。為甚麼要關心Cobain這個人?他有甚麼重要性?多年前,他的Nirvana樂隊攪出grunge music來,我一直試圖去了解,但都不得要領,所以我對他這個人及其攪作好奇,要弄清楚是「乜東東」。
到2014年6月,我在西雅圖旅行,意外到了EMP (Experience music project)博物館,才知道是紀念Kurt Cobain,自此開始認識這位傳奇人物。Kurt Cobain生於1967年西雅圖,20歲1987年組成樂隊Nirvana,很快便走紅,而在1994年解散,歷來在美國賣出2500萬張唱片,而在美國以外(主要是歐洲)更賣出7500萬張,共銷1億,可真驚人。
該家博物館設在城市遊客區中心,與遊客必到的景點Space Needle(瞭望塔)和Chihuly Garden(玻璃藝術品花園)連成一線。EMP音樂博物館由美國建築大師Frank Gehry設計,建築外型像擠壓後一堆雜物,乃他典型簽名創作。該家博物館由西雅圖市政府館花巨資興建,只為了推崇當地兩位早逝的流行音樂人Kurt Cobian和Jimi Hendrix,如此有心維護當地音樂文化遺產,並建立城市文化形象,可說世界少有。西雅圖市政府做法,值得世界各城市借鏡。
Nirvana在1980年代中風行美國。樂隊靈魂Kurt Cobian採用粗糙結他弦線,造出新punk樂,名謂Grunge music,旨在Taking punk to the masses,要把它推向各社群,而它也成功,受到萬千寵愛。可是,他卻不願成為明星,並認為自己被大眾誤解,情緒因此飽受困擾,沉醉於毒海裡。他不想fade out,而選擇burn out,在事業高峰時,開槍轟腦自殺,死時才27歲。Grunge music亦於90年代消失。
當然,西雅圖市政府EMP博物館展示Kurt Cobain,經過過濾,變得健康和衛生,沒提他與妻子Courtney Love都是大道友,過份濫用海洛英,而她妻子還被懷疑在懷孕時仍用毒品。多得HBO製作這部紀錄片《Montage of Heck》,讓世人全面認識這位曾掀起狂熱的音樂人27年生命。
我在EMP博物館內,看到Kurt Cobain大受歡迎,也知他影響力舉足輕重,但對其瘋魔歐美程度並無概念,直到看《Montage of Heck》時,才從片中的音樂會現場紀錄裡,見十萬多觀眾如醉如痴,接近當年披頭四演唱會那種瘋癲狀態,去到世界少有的神級類別。有評論說Kurt Cobain影響力接近John Lennon那個至尊地位,雖略有點跨張,但看過演唱會現場片段之後,我覺得該個說法不算太離譜。
Kurt Cobain沒接受甚麼正規和完整大學教育,文化水平不怎樣高,然而他勝在音樂和畫畫天份高,藝術細胞敏感,亦常思考,加上他有良好文化習慣,不時寫筆記,畫草圖、塗鴉。他遺留很多片言隻字和小圖畫在世,紀錄了自己的思想片段,其中不少具意義,似有道理。
必要一提,他開槍自殺前寫下很長遺書,檢討自己方方面面,表達有條有理,透露自己思想狀態,也講出自己看法,並表示對自己歌迷失望。總體來說,他能分析事情,又會自省,勉強可說,他乃思想清晰、有自己理念的人,不少年青與年輕人視他為偶像與楷模,可以理解。他具受人崇拜的質素。Kurt Cobain在畫畫與音樂兩方面有天份,而事業、愛情亦如意,大量歌迷超擁護他,可是卻竟在當紅壯年時了結生命,實在可惜。更不幸的是,他認為自己的思想、行為傳達不到廣大歌迷心裡面,歌迷誤會、曲解他作品的原意,他心灰意冷,精神受打擊,毒癮愈踩愈深,到不可收拾,終要提早大結局。
《Montage of Heck》導演Brett Morgen確實神通廣大,他找到大量Cobain的筆記、圖畫手稿,還獲得他父母和妻子提供大量家庭錄像紀錄。他挑選和整理,將之剪接,結合他父母、女朋友、妻子、女兒、樂隊拍擋、音樂人和樂評人等等出鏡談話,再加上電腦動畫和圖畫來表達,又配上社會歷史影像紀錄,可相當完整重現Cobain一生。
這部個人紀錄片,不只適合Cobain追隨者欣賞,對一般人來說,也值得觀看,因為它亦同時是美國社會歷史映象紀錄,實屬趣味和資料豐富的通識教材。(完)
#####
圖:張錦滿
[ #2015電影 #電影 ]